1904年,日本和俄国发生了一场战争,旅顺港在12月20日被日本攻陷,获得了完全制海权。当时工厂的工人罢工,工人举行了一个盛重的游行仪式,游行工人和家属达到了15万人。
这些工人其实是希望以游行的方式来向当时的俄国沙皇请愿,要求实现代议制议会、免费教育、八小时工作制、增加工资、改善工作条件等,但是沙皇并不理睬这些工人,一方面是和日本的战争迫在眉睫,另一方面则是工人的要求太不符合实际,沙皇随即派出了军警 。在这场闹事行为中,96人被枪杀 , 333人受伤 ,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“流血星期日 ”。
1905年2月下旬,继旅顺港失守后,俄军在沈阳会战中又输了一场,死伤和被俘人数达到 了12万人之多。6月,黑海舰队中“波将金 ”号起义,开往敖德萨全力支援工人罢工运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沙皇被这群工人逼得没办法了就起了一个诏书,声明 :
“朕受神之庇佑,拟从现在起吸收由民众选举的道德高尚、人民信任的人参与预先讨论和制定立法议案。 ”
只是,此时的工人在有了别的力量支援了之后,并不满足,沙皇以为自己发表一个声明就能让这些工人停止闹事,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工人的野心。
1905年9月19日,首都莫斯科发生的工人罢工开始越演越烈,一个月之后,这些工人又开始迫使政府、铁路交通、银行等实体领域全体罢工,俄国陷入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处境之中。这个时候的俄国事务已经不是由沙皇来决定,而是由这些闹事的工人所代表的人民群众来决定,所有的行业都罢工了,沙皇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空壳。
这种国家形势使得沙皇必须最后做出抉择,人民当时有改立宪政体的呼声,要求沙皇的权力必须被人民群众所制约,只是此时的沙皇虽然仍然不舍旧时期下的专制带来的特权,最后也只能被迫改换立宪政体。
1905年8月6日沙皇无奈颁布了《设立国家杜马的诏书 》,同时又颁布了《国家杜马章程 》和《国家杜马选举条例 》。这些法令其实是确立了一个立宪政体的初体,俄罗斯的长久以来的沙皇专制终于解体了,建立了一个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两院制,国务会议的上院由沙皇控制,而国家杜马的下院则由人民群众来控制。
这是一个怎样的制度呢?
国家杜马是一个收集建议、反馈人民要求的机构,而国务会议则是一个法院一样的机构,人民的决策上的建议需要经过国务会议的审核,然后再交给沙皇,如果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均以2/3多数否决的议案则不能提交沙皇。国务会议可以否决国家杜马,需要组成相对应的调解委员会,调解委员会的结论被国家杜马讨论了之后,再交给国务会议,如果不能达成妥协 ,则该问题将返回国务会议。
只是,此时实际上大部分权力仍然在沙皇任命的国务会议手中,工人为代表的国家杜马认为下院只是一个虚职,8月6日又迫使沙皇发布了一个《10月17日宣言 》:
“赐以公民自由,扩大选民范围,赋予国家杜马立法权,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。”
但是,此时的国家杜马才真正地拥有了实际权力,沙皇不太满意国家杜马在人民生活上享有的真正权力,为了限制国家杜马的权力,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同意,沙皇不久后颁布了新版的《国家根本法 》:
“任何新法没有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赞同不能成立,没有沙皇的批准不能生效。 ”
本站文章除注明原创外均整理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radefollowme.com/ccl/2881.html